白花苦灯笼
Tarenna mollissima ( Hook. & Arn.) B. L. Rob.
Proc. Amer. Acad. Arts 45: 405. 1910.
≡Cupia mollissima Hook. & Arn. ≡Cupia mollissima Hook. & Arn. Bot. Beech. Voy. 192. 1833.
灌木或小乔木,高1-6m。枝条密被灰色或褐色短柔毛,老枝毛脱落。托叶宿存,生于叶柄间或绕茎合生,卵形至三角形,长5-8mm,密被短柔毛,先端急尖至骤尖;叶柄长0.4-2.5cm,密被短柔毛;叶片干时纸质,黑褐色,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4.5-22.5cm,宽1-10cm,基部楔形或钝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下面密被短柔毛,上面密被短硬毛,侧脉每边5-12条,下面脉腋内无窝陷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长4-8cm,多花,密被微柔毛,无花序梗,由1对稍退化的叶所承托;苞片条形,长1-3mm;花梗长3-6mm;被丝托钟形或近球形,长1.5-2mm,密被短柔毛;萼檐长1-1.8mm,裂片5,三角形或阔卵形,先端圆至急尖;花冠白色,外面密被微柔毛,花冠筒长3-4mm,内面喉部密被长柔毛,裂片5,狭长圆形,长4-5mm,先端钝至圆;雄蕊5,花丝短,花药线形,长约5mm,基部叉开,全部伸出花冠筒之外并反折,劲直或干时旋转扭卷;子房2室,每室有胚珠多颗,花柱细,长约8mm,柱头线形,长约4mm,伸出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5-7mm,密被短柔毛。种子小,椭圆体形,长约2mm,宽约1mm,黑色。花期:4-7月。果期:5月至翌年2月。
产地:七娘山(仙湖华农采集队 012458)、南澳、大鹏、排牙山、笔架山(王国栋等 6763)、葵涌(王国栋等 7153)、三洲田(深圳考察队 171)、梧桐山。生于山地林中、山坡向阳处、沟边或灌丛中。海拔100-6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和云南。越南。
用途:根和叶入药,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之功效。可治肺结核咯血、感冒发热、咳嗽、热性胃痛、急性扁桃体炎等症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510页
2407
图 536 白花苦灯笼 Tarenna mollissima
2407
图 536 白花苦灯笼 Tarenna mollissima
1. 分枝的上段、叶及果序;2. 花蕾;3. 花;4. 除去花冠及雄蕊,示被丝托、萼檐裂片和雌蕊;5. 浆果。(崔丁汉绘)
1. 分枝的上段、叶及果序;2. 花蕾;3. 花;4. 除去花冠及雄蕊,示被丝托、萼檐裂片和雌蕊;5. 浆果。(崔丁汉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